第十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現場。 蔡欣欣 攝與會專家發表“三農”問題主題報告。 蔡欣欣 攝
  中新網梅州11月22日電(楊草原 蔡欣欣 塗永平)以“農村綜合改革與基層治理創新”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22日在廣東蕉嶺開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村研究院、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的“三農”問題專家聚集一堂,對目前中國農村的土地流轉、經營體制、管理機制變革等問題展開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周在開幕式上做了《深化農村改革的思考》的主題報告,提出農村改革要進一步向農民賦權的意見。李周表示30多年來中國農村改革的成效得益於政府三次向農民賦權的實踐,農民相繼得到了自主經營承包的權利、從事非農產業的權利和進城就業的權利,憑藉這些賦權農民進而解決了自身溫飽和全國農產品短缺的問題,創造出了鄉鎮工業占據中國工業半壁江山的奇跡,農民工也已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主力軍。
  李周稱,當前中國的農村改革是要賦予農民利用集體所有的農村建設用地經營城市的權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以農村建設用地入股的方式與資本開展合作,使農民得到持續的股權收入,降低城市化過程中的土地成本,也可降低工業化、城市化的融資難度。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徐勇做了《大變革:內生型的鄉村治理創新》的主題報告,報告稱當下的鄉村治理正處於基於外部性制度安排向基於內生型需求推動的制度創新大變革之中。
  徐勇表示中國現有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在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有著外部性制度安排的特點。這主要是基於現代化國家構建和國家現代化汲取農村資源的需要,而伴隨農業稅的廢除和建設新農村的開始,農村大量公共事務產生於農村內部,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如土地流轉,美麗鄉村建設,需要農民共同處理,因此需要基於內生需求的多樣性尋求多層次多類型的鄉村治理有效實現形式,如產生村民理事會、議事會等議事組織,村務決策由村民共同參與決定。
  據瞭解,中國農村發展論壇是南方報業集團南方農村報和中國農村研究院,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等機構於2005年發起的,每年一屆集中一個論題,已先後在廣州、武漢、北京等多地舉辦,探討過如“後農業稅時代如何建設新農村”、“還權於民與重塑農村改革之路”等“三農”問題。(完)  (原標題:全國“三農”專家聚首廣東蕉嶺研討農村基層管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q76tqxwr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